跨界,是个最近一两年被互联网企业“玩坏”的词。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不安本分,涌入到传统制造业,这不,记录仪行业也免不了受影响。本期《玩车杂志》就与深圳聚富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平逸锋谈论这一问题,看看以360为首的互联网大军到底对传统记录仪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众多厂家又该怎样去面对这波冲击?
《玩车》:2015年已过去3/4,简单介绍下贵公司今年整体运营情况?
平总:今年前几个月,行业整体发展平稳。比较特殊的,是原本应属于淡季时期的7、8月份,销量却出现井喷。这是因为7月末到8月初,国内有很多与行车记录仪相关的热点事件整体爆发,从而推动产品销量上涨。在当时,每家企业的产品基本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玩车》:行业现在流行智能后视镜记录仪产品,作为厂家,您觉得这个产品怎样?
平总:我个人觉得还不错,不过专车专用才是这类产品未来发展方向。过去一年,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云后台相连的专车专用后视镜上,发展车联网功能。目前我们整个专车专用板块出货量是在上升,发展趋势也可以。(具体出货量方便透露下吗?)普通款记录仪每月出货量可达20多万台,专车专用后视镜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出货量约1万台左右。
《玩车》:前段时间,互联网企业360也踏入记录仪行业,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平总:其实不止360,乐视、腾讯等大企业也在做,但他们最终目的不在硬件产品上,而是收集用户数据。互联网公司进入传统行业,从长远看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值得一提,360这次入行过程非常坎坷。原因有四点:第一产品定位有问题;第二代工伙伴选择有问题;第三产品性能检测不过关;第四是对产品供应链和原料供应掌控不足。所以360刚入行时收获的应该只有困惑和失败,要重来一次才会有发展机会。
《玩车》:既然互联网企业进入是趋势,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面对它们带来的冲击?
平总:我觉得还是以产品差异化立足吧,所有行业归根到底,还是靠产品取悦消费者。互联网公司玩产品其实套路基本单一,像现在手机和平板它们就玩得风生水起。但记录仪不一样,它的产品形态可以非常多样化:比如带不带屏幕、屏幕尺寸大小、是否专车专用等。产品形态不同,代表用户可选范围广,也意味着他们需求点不一样。所以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模式,能戳中一小部分客户的需求,但始终代表不了最广大客户的需要。
《玩车》:厂家总强调产品属于车规级,但类似360这样的“外行”也能做产品,消费者会认为车规级并没有多了不起,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平总:事实上,消费者对行车记录仪产品的参数和细节算不上了解。所谓车规级产品,只有做产品设计与负责前装车厂业务的从业人员,理解才比较深刻。行车记录仪发展到现在,正处于“数码产品”和“汽车用品”两个概念范围间,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在未来,行车记录仪的“双概念”应该是共存的,两类产品独立发展,互不影响。互联网公司会引导消费者将记录仪当成数码消费品,而后市场企业则应该教导消费者识别产品,挑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玩车》:谈一谈贵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与预期吧。
平总:现在我们公司产品,在渠道的出货量应该能排行业前十,希望用一两年的时间冲到前三位。电商渠道的排名则略微靠后,希望通过今年双十一做到前四十位置,明年发力上升到前十名。但我们现在单一工厂出货量应该在行业排第一了,未来希望能取得行业品牌前三位置。要想完成这一目标,传统的线下渠道和兴起的电商渠道都要有所突破,这就是我们聚富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