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汽车后市场的变或不变 成了个问题

  • tattoo
  • 来源:玩车网    发表于: 2014-02-14 14:30:14

在以前,全国的汽车后市场及商家都是依靠汽车制造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而快速掘金的,如今定律嘎然失效。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2100万辆,其中昆明机动车保有量攀至180万辆,数据均创新高,昆明汽车专业后市场也随之新增了骏信国际汽配城、南彊汽车服务广场、名车汇、晋宁物流城和车行天下国际汽车城等,虹桥汽车市场和安宁大型汽车市场也正处于升级期……整个汽车后市场风生水起。

难堪的现实是,一度被认为很暴利的汽车后市场诸多商家都感觉钱不容易赚了。在记者的采访中,持这种观点的商家占比超过50%,即便是在人气最旺的富城车世界,记者也亲眼看到至少10户商家被淘汰出局。


几年前,只要入行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然不复存在。

发展汽车装饰用品 4S店是拦路虎

作为汽车后市场商家(除专业修理、保养),汽车装饰用品是必须的经营项目,也是商家的主要利润点。

5年前,有实力的商家可以轻易进入4S店,通过4S店强力掌握的一手客源销售;实力小的商家则可以通过零售店面直接销售。但很快,4S店发现汽车精品、装饰用品不但利润高,而且技术含量低,是提升利润的好项目,很快成立汽车装饰部,自行采购、自行销售,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直接将传统的汽车用品商堵在门外。

随着整车销售竞争的加剧,4S店对成本和利润的控制更加细致,几乎所有的4S店都将装饰用品与新车捆绑销售。例如,将采购来的汽车专用型用品提前安装在新车上,美其名曰“原装用品”,强行打包给消费者。这样一来,整车经销商几乎就把新车装饰的坐垫、脚垫、倒车雷达、车膜、DVD导航、电子狗、灯光、汽车小精品等主要项目一并揽入怀中,留给汽车用品商的空间越来越小。

从行业内了解到,在这种趋势下,即使此前做4S店非常成功的汽车用品批发商,都逐渐被4S店挤了出来,剩下的大部分是手中掌握厂家总代理资质的商家,对这类商家,4S店目前暂无法动手,但其主动权明显将越来越小。


汽车修理保险下的混乱

修理是汽车后市场的主流阵地,但作为汽修业中主要的交通事故修理,在并不完善的汽车保险制度下,同样面临冲击。

按保险规定,车辆发生事故需要修理,由保险公司查堪、定损后,车主自主选择修理点修理。看起来很人性,但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定损不公平。

按保险公司规定,车辆到4S店修理与到普通修理厂修理,保险公司的定损金额有非常大的差别,到4S店修理定损金额高,到普通修理厂修理定损金额低,甚至有这种情况,即到保险公司指定或合作的修理厂定损就高,反之则低。这导致了保险公司人为地在汽车行业设置了竞争门槛,高品质客源被源源不断引到4S店和大型修理厂,普通修理厂只能接些小活。

在汽修行业,不跟保险公司或者定损员扯上点关系的,活得都不轻松。也因此,保险公司的定损员一直都是修理厂最尊贵的“客户”。


电商如火 透明之下暴利无地可躲

如果“保险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是制度性的,难以短期内改善”一说是汽车后市场发展中必须承受的痛,那么电商的出现则是在行业变革时抛出的绣球。接住它的商家,由小变大,快速发展;错失它的,则越来越被动。

但总体上,电商的出现对汽车后市场最大的打击是彻底捅开了行业最隐秘的价格大门,让暴利无地可躲。整个行业几乎所有的配件、用品都能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查到批发价,甚至通过各种车主贴查到相应服务费用。

价格机密透明之下,商家潜藏的利润一一暴露,宣告了汽车后市场薄利时代的到来。在秘密越来越小的时候,汽车后市场及其商家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

商家如此,作为商家集散地的专用型汽车后市场,还在寄希望靠商家带来多少人气?这无疑是市场方需要仔细考量的,尤其是新建的市场。

本文或许会让汽车后市场及商家泄气,但这绝非记者的目的。开篇因何“悲情”,实属因为爱得太急。

4S店充当拦路虎的角色不会变,但其霸道的行为中暗藏的“呵哄吓诈”做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车主所憎恨;保险公司的不合理制度,也正在让苦苦寻来的客户悄然离去;电商的透明正为诚实的商家带来品牌营销的机会……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