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互联网时代 要如何走好车联网之路

  • tattoo
  • 来源:玩车网    发表于: 2014-01-10 17:32:37

当下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应用与汽车行业,随之而来的便是引领我们走入车联网的新时代,ITS及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预示着车联网未来的动向。近两年来,无论是前装市场上通用引入OnStar,丰田引入G-BOOK到中国,还是路畅科技率先推向后装市场的车联网服务iBook,都证明了车联网已经在路上。就像PC走进互联网,手机走进移动互联网一样、汽车必将走进车联网,且会走得很快、很远。但如何稳中求发展,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车联网现今对我们仍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甚至许多人还不曾听闻及了解。到底车联网是何方神圣?该如何去理解?我们稍作分析。

浅谈车联网

11月10日,马化腾在腾讯WE大会上关于互联网未来做了一番精彩的演讲,里面提到了几个思考点。这几个思考点同样也引发了笔者关于车联网的思考。从马化腾的演讲中,至少引发我们思考:一是什么是车联网?二是如何做车联网?

什么是车联网?车联网=互联网+ 汽车相关。

关于未来产业发展,马化腾提出了一个“互联网+”的模式。笔者葫芦画瓢,将车联网化为“互联网+”汽车相关,这里面的汽车相关包括与汽车相连的一切,如汽车制造、汽车电子、汽车娱乐、汽车饰品等。

从2009年开始,车联网产品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车厂主导的Qnstar 、G-BOOK、inkaNet 系统等的车载系统,后市场主导的翼卡车联网公司的声控导航产品和服务开始涌现。

如何做车联网?连接一切,从整体看车联网。

马化腾在谈互联网未来时,第一点感受就是连接一切。在我看来这也给做车联网提供了启示。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延伸到人的感官。互联网思维以其无界性已经开始向各个行业延伸。在车联网领域,我们也应该联系相关一切,从整体角度出发去做好车联网产品。

目前我国的车联网产品还比较单一,大多数车联网相关产品都是基于车载娱乐形成的,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缺乏网络高科技技术,互联网企业还没有深入车联网领域,整个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马化腾谈互联网连接一切,这让笔者想到,在做车联网、开发车联网产品时,也应该连接相关的一切,整合各方力量做产品。

连接相关企业。 《第三次工业革命》里提到,未来的各大组织架构将会走向一个分散合作的模式。车联网企业也应该加强合作做产品。目前后市场这块做得比较好,例如翼卡车联网就跟许多做车载导航的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深圳爱影电子的天鸽导航搭载的就是翼卡车联网的蓝牙一键通解决方案。

连接用户。  互联网一端聚集着引领企业创新的客户需求,另一头是实现这些需求的解决办法。车联网做产品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用户参与做产品。消费者参与做产品,才能使做出来的产品能有消费者买单。例如小米根据其庞大的用户群反馈过来的信息改进产品。车联网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管未来如何,看重当下最重要。无论是互联网、车联网还是物联网,各厂商都应该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产品。这仅是笔者根据马化腾谈话的一点感悟,仅供参考。


相信各位对互联网这个概念一定不陌生。而正如上文提到若直接狭义的把车联网理解成互联网+汽车,那么从互联网身上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关于车联网的启示。

从互联网到车联网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小米手机海尔空调为例播出了一条《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的新闻。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这确实值得我们这群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深入思考。同时也给正在做车联网探索的企业启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愈发明显,互联网思维也随着形成。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专家对此的解释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就个人理解,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只是狭隘地从某一点去思考问题,而是打破行业、国界、地域等的限制,即一种无界状,形成网状全面链接去思考问题。

互联网思维如何利用

互联网思维具有无界性,要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成功的产品,跨界思维很重要。

联想被称为缺少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因为互联网思维外化的不突出,戴尔库存可以做到七天,而联想却需要28天,严重地消耗了时间成本。

又拿车联网来说,车联网涵盖的是“车”、“联”、“网”三方面的相关企业,如果没有一种互联网的跨界思维,那么车联网将很难突破。所以不管是汽车相关厂商还是移动互联的相关企业都不应该只局限地看到自己眼前一方的利益,而应该从整个车联网的角度去看问题。翼卡车联网等公司推出的声控导航尝试,为用户带去服务体验,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外延的体现。

同时,互联网思维的无界性使得互联网覆盖的市场呈现出开放性。在这个开放性的市场中,消费者是主导。产品的打造就更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央视新闻联播里面说“互联网一头聚集着引领创新的客户需求,另一头则是实现这些需求的解决办法。”小米通过庞大的用户群的反馈,推出用户需要的手机体验,这也是小米迅速崛起的原因。

汽车市场的车载系统,几乎都是自以为是地根据各自的车型专门定制的产品,很难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说,行业内有人说“车载系统已死”也是有足够的根据的。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做好服务或者做出相关产品,是未来产品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快速多变的时代,我们都无法想象下一秒生活在互联网中的我们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但不管互联网怎样变,利用互联网思维做好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盈利不变的武器。


在目前来看大多数车联网产品似乎都还没有找准定位,它们的存在似乎并不能引领车联网在未来走向一个其应有的发展道路。

车联网应重“网”大于重“车”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车市“收官之战”——广州车展上,车联网虽然算不上主角,但也显示了商家加快车联网商业进程的脚步。许多品牌汽车纷纷借助车联网,将自研的车联网平台作为此次车展的重点宣传。这些重点宣传的车联网产品是否真的能提亮汽车卖点呢?此疑问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此次广州车展上,展示的车联网产品为数不少。但依旧是前装车联网产品占据主角。上汽inkaNet 、雷克萨斯G-BOOK以升级版本高调出现,福特SYNC 和通用安吉星保持原貌,广汽吉奥和广汽传祺全新亮相等等。以翼卡车联网等为代表的后装车联网在车展仍旧难觅踪影。

拿上汽inkaNet、雷克萨斯G-BOOK以及福特SYNC等车载系统来说,无论是升级还是原地踏步的,其大部分功能都只停留在车载娱乐、车载导航上。所谓的智能系统、所谓的车载APP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可以被智能手机替代。我们到论坛里面去求导航推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户会给你推荐手机导航。在用户看来,车载导航就是一个花架子,导航有的功能,手机也可以有,所以完全没必要为那些重叠的消费品买单。另一方面车载APP更新又远不如手机APP。如果智能车载系统还仅仅只停留在车载导航、车载娱乐等表面性能上,没有真正考虑汽车环境的特殊性,很难让消费者从心理上去认同它,更别提要去掏钱买单。

考虑到车机被手机的替代性,于是许多商家也开始研究怎么比手机高端。于是市场上就诞生了比手机电脑更高端的车联网产品。可大多数都是基于“网”诞生的。花巨资打造一些超过电脑、超过手机,而没有真正结合汽车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车联网产品,这跟诺基亚斥巨资打造怪物性能的摄像头一样,制造的只是“过犹不及“的效果。试问又有几人愿意去消费呢?

那么无人驾驶系统,就目前而言,必然只能定位在高端市场,能够为之买单的也只是极少数的消费者。车联网要落地,依赖的是普通大众。但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够面向普通消费群体。

一项产品的打造无法就是想要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买单,车联网产品也是如此。目前,我国车联网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客户的忠诚度,以达到扩大行业影响的目的。但是获取客户的忠诚度,厂家就必须去了解市场以及消费者。

从广州车展上,媒体及行业人士纷纷预言汽车趋势是“更科技更舒适更经济”。车联网产品离不开“车”,在利用网络更科技化智能化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从汽车本身性能去考虑,如何让车更安全更舒适,给用户更经济的体验。


若需要用户们为其买单,车联网的发展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如何将车联网产品做好、做大、做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去细细探讨与深究。

汽车之家上市给车联网的启示

自从汽车之家于11日在纽约上市后就引起了车媒的强烈的反响。说到对事物的反应网络上展示最多的不外乎两种,不是喷就是捧。“欲戴王冠,必受其重”,汽车之家既然能在众多的车媒里面抢先上市,就必定要承受这些荣耀带来的风险,这些笔者不去关心,毕竟那是汽车之家高层的事。笔者只想探讨一下汽车之家上市对车联网有何启示。

启示一:没有所谓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汽车之家在纽约上市后,很多媒体都觉得奇怪,那些奇怪的症结点中有一个就是:汽车之家没有什么创新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能够上市。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企业在成功之前都不会去跟人家谈什么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企业成功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车联网领域吵得很火,一直没见到很好落地。行业人士探讨原因将其归结于没有创造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如果企业真正去纠结于一个模式,那么也很难成功。“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了就受限制。车联网本来就是一个区别于传统行业的新起之秀,有了太多的标准和规则就难以有突破。如果真有什么所谓的“万能商业模式”,那么车联网就很难有创新。

汽车之家成功上市,有人奇怪没有什么创新模式。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企业不一定需要有商业模式。车联网企业与其挖空心思去想有什么好的盈利模式还不如好好做企业。

启示二:内容和服务为王

不管是媒体或是平台,内容和服务为王始终不会过时。车联网缺少用户买单,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归结于内容做的不够。在内容服务上做的好的,都能在市场上抢占一部分消费者,如前装的inkaNet、onstar,后装的翼卡车联网。车联网还是一块潜力巨大的肥沃土壤,消费市场还只开垦了冰山一角,厂商们更应该考虑挖掘“接地气”的内容。

汽车之家在内容上抓住了用户“攀比”、“爱车爱美女”等心理,车联网产品在做内容方面也应该接接地气做符合车友需求的实质内容。如开车最关注的还是安全,怎么让车联网在驾驶上、在汽车防盗上更为安全;又如堵车、停车是目前车主最为头疼的问题,怎么让车联网在堵车、停车上发挥作用等等,都是车联网应该在内容上去考虑的问题。车联网不要做得多么的“高上大”,如何解决用户的实际需要才是重点。

启示三:用户参与做产品

汽车之家在内容获取上很大部分是通过车友直接获取的。车友在论坛里面发装车贴、发需求、发提问,论坛有车友获取真实购车信息、做回答之类的。用户通过平台获取信息,用户给平台提供信息,这种高度的用户互动是车联网开发所欠缺的。

汽车之家上市了,忙着喷忙着捧都没什么实质作用,重要的是从中我们能够发现什么,总结出什么,然后根据这些经验或者教训学会怎么去做好自己的企业才是最重要的。


车联网需注重内容和服务

自从红衣教主在第一站“公益大讲堂”中提出“免费的商业模式未死,未来硬件免费将是最大的趋势”后,关于“硬件免费”的话题就从来断。

硬件或软件的免费早已经存在,这里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些免费的模式是否真的有足够庞大的用户群呢?免费就一定会拥有很多的用户吗?显然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拿定制版手机来说吧,虽然说购机时手机是免费的,但是用户需要签订一年的合约或者消费多少钱的话费才能换卡之类的。这样的一种模式显然不受那些喜欢消费自由的消费者青睐。同时,那些提供的话费套餐提供的服务对部分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浪费,他们一个月消费不了那么多的套餐内容,用户很容易产生“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的心理,自然也就不会拥有好的消费体验。

价格只是一种战术,免费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这些相对于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功能来说,都只是浮云。我们购买商品首先关注的是产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功能,服务会给以我们怎样的体验,至于价格之类的总是次要的。产品功能好,服务体验高,即时价格贵,消费者也会以一种“不差钱”的姿态出现,很乐意去买单。市场上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就是因为没有契合消费者需求,抓住消费者消费痛点。

互联网是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于一身的平台。这也为传统的制造业创造了机会。

让用户参与做产品 产品制造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需求,而要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那就让消费者参与做产品。互联网一端连接的是用户,一端连接的是产品解决方案。基于这个特点,用户参与做产品成为了一种可能。厂商们在制造产品时,可以让用户先体验测试,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去改良产品直到完善。小米手机采用的就是这种用户参与的模式。庞大的粉丝群通过互联网反馈产品问题,另一端的小米研发部根据意见将产品改善。这样按着用户需求的互动式产品,因为本身就响应了消费者需求,放到市场上去自然也就不会缺少消费群。

多做好一点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让朋友或家人开心会提到制造“惊喜”。做产品也是如此,厂商们可以考虑在服务体验上给消费者制造惊喜。当然惊喜是相对而言的。目前的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这也使得市场上许多产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替代。车联网产品就是如此,如做语音产品,就有苹果Siri 、上汽inkaNet、翼卡声控导航等。那么这些产品如何在市场上取胜呢?同功能需求的产品在相同的功能上比竞争对手做的好一点点,就是给用户超值的体验,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用户自然会愿意买单。

总之,硬件是否免费,软件是否免费,对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厂商们与其在“免费”中纠结,不如花时间好好琢磨怎么去做好产品的内容和服务。毕竟价格只是外在的,唯有内在的内容才是制胜的关键。


车联网可借鉴硬件和软件的融合

雷军前日在微博里面发布一张产品图片,有关人士透露小米将于今日发布智能路由器。

在此之前,巨头们就已经开始向路由器进军了。360在今年六月已经发布了向磊科定制安全路由器,这款与小米新玩具有着相同定价的路由以网络安全为主打。此外,360还有推出迷你型路由器。而百度自从便携式USB路由器“小度WIFI”出来后,也走在路由器升级改良的路上。就连盛大旗下的果壳也来凑热闹,向小米、360等约战。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之后,巨头们又开始投身围猎智能路由的大战。

看点一:互联网入口之战的延续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电视或是之前的地图之争,其实质无非都是流量之争。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切入口,智能电视代表着对家居流量的一部分切入,地图承接汽车出行等又是出行途中的一个切入。互联网具有全面覆盖性,那些巨头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引入流量,让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机会。

阿里收购高德,入资新浪,看重的无非都是这些软件带来的或即将带来的流量。地图在出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它做O2O平台可以引入外出行走的人们。就连阿里强势推出来往,也不过是恐惧微信将大量占领移动终端的流量。

路由器连接PC端、移动端,一方面可以覆盖室内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占领可移动空间,相对手机、电视来说,具有更多的便利性。你可以利用路由器抢占客厅的市场,也可以利用路由器抢占汽车、地铁等交通空间的流量。

看点二:增值服务成主流盈利模式

硬件免费早在互联网巨头开始注重做内容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大趋势。乐视、阿里云电视、小米电视之所以不比传统电视价格高甚至还更低,其就是意在做内容,利用增值服务去盈利。

路由器相对电视来说,成本更加低廉,相对来说,比电视更好降低增值服务盈利的成本。

昨天与参观深圳市爱行电子的买家团聊“车机”线上线下的销售时,我向这些传统的卖机车的经销商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电商是趋势,你们线下又将如何盈利?”其中一个来自江苏南通的经销商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即使网上再便宜,也很难享受实体店给你带来的服务的感觉。比如你去买鞋子,你是愿意看着网上那些数据去买还是喜欢服务员把你当上帝一样拿着各种鞋子给你试穿的感觉呢?很显然,线下的服务体验会优于线上。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说大数据时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线下做服务体验来应对电商浪潮的冲击确实是供销商们的一个出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趋势,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为软件的复兴提供了利器。

路由器连接固定端口、移动端口,通过它实现终端服务无疑将成为主流。又因成本低廉,成为巨头们纷纷围猎的对象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车联网产品得从设计上去治标治本

“帮汪峰上头条”在网上被网友以调侃语气爆红网络后,“上头条”也成为了时下热门词语。与汪峰想上头条而不得上相比,本不想以负面新闻上头条的Elon Musk 最近却因Model M 的三次起火事件上了头条。有关人士分析Model M 起火事件的元凶在于电池组设计的不合理。这一说法再一次把“设计”拉入了我的视野。在汽车电子产品轮番陷入山寨泥藻的今天,也应该要从产品源头——设计上去想办法治标治本了。

当下技类行业流行一个词叫做“软硬结合”,车载DVD导航是软硬兼施的结合,但在设计上还应该做到“内外兼修”,从产品的外部硬件、内部软件两方面着手开发设计。

外观设计:从差异化着手

汽车电子产品在我国走了近十年历程,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企业打造的产品也层出不穷。但相比手机外观制造及工艺上的多样变化,汽车电子产品这类就逊色许多。

现在的专车专用导航,从外观上看,如果不看导航标志,不看导航内部设置,我们很难断定这几款导航分别是出自于哪些厂家。导航外观几乎大同小异,按钮个数几乎都差不多并且都是设计在屏幕的两边。整体设计都遵循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对称原则。材质选择也没有多大的差异。

要想制造差异、别出心裁,屏幕、框架、按钮等材质的选择也很重要。至于外形风格,个人认为设计师们不妨调查一下市场多多考虑当下流行元素,打破常规模仿思维,结合企业的精神内涵去制造属于自己特色的产品。

内部设计:软件应用具有普适性

我们先来看看车载导航内部的系统。目前问世产品中的车载系统确实五花八门,除去一些汽车自主品牌开发的智能车载系统之外,还有一大批科技巨头涌入行业抢占份额,如苹果、三星也相继开发车载系统。但这些车联网智能系统都自成一家,都是为某些车型重点打造不具备普适性,又加上开发成本等偏高,功能无非绕着声控导航、道路救援、防盗等方面做文章,还没有让设计打动消费者的心,目前没有很高额市场占有率。

而车载DVD导航里应用比较多的是WinCE、安卓。WinCE系统虽然稳定,却只能享受里面已经设定的功能,不能进行升级增加功能或者添加软件。安卓因为开源问题,虽然能够从网上下载,安装多种软件,但是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基于这些原因,开发普适性且稳定性高的系统显得非常有必要。软件兼容性这方面目前翼卡车联网做得比较好,他们的零成本方案就是如此。通过零成本方案,市场上的其他导航无需增加硬件板块就能很方便地使用声控导航等车联网服务。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