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狐网上看到名为《2015黑帽子大会:黑客“群殴”智能汽车》的文章,内容大致为在即将举行的黑帽子黑客大会上,汽车入侵技术将成为一大重点。多位技术人员将在现场演示如何“黑掉”用户的汽车,如利用数里外的笔记本电脑控制吉普切诺基、直接入侵特斯拉控制系统,还有通过无线技术解锁任何车辆。文中还强调一点:这一系列的演示表明汽车正在演变成轮子上的电脑,而汽车越智能、功能越酷炫,恰恰让汽车成为黑客垂涎的攻击目标!
看完这篇文章,喜欢“车震”生活的人或许会担心体验感了,毕竟如果无线技术解锁任何车辆成为现实,在车震运动到即将登顶时被突如其来的车门解锁声活生生地吓回去,丢财事小,伤身事大!如果车震这件事还能当成是笑话来说,那远距离用电子设备控制整车,从而造成交通事故,就不是伤身而是玩命的大事了。
黑客将会越来越容易取得他人汽车控制权,这或许是个真命题,毕竟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安全漏洞的存在是相互并存、无法调和的矛盾。看看你的电脑,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安全漏洞,即使打上补丁也改变不了你机子时刻变“肉鸡”的可能性;再摸摸你的手机,遥想诺基亚时代,哪像现在每次都得小心翼翼下载APP,或者干脆安装某某牌安全卫士,深怕一不小心就染个病毒。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就连总是强调安全性的整车厂,旗下稍微智能点的汽车都被黑客所攻陷了,后装市场那些汽车电子产品,会不会成为整车厂在安全性方面“猪一样的队友”?
不可否认,后市场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电子产品,确实让车生活更加便利与智能。导航从单一的指路设备,向着“引路、娱乐、生活”助手这个角色转变;诸如一脚踢、智能电动尾门、豪车掌控系统等,甚至能“解放”车主的双手,或者让车辆告别物理钥匙,实现虚拟操作。然而,越便利、越智能的汽车电子产品,越是黑客发挥才能的平台?在这里,有必要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从目前各厂家的宣传重点看,智能与便捷才是重点,反而是安全性方面的宣传,总是被各位大佬们有意无意地回避掉了。如果说是因为这个问题离当下还太远,没必要自找麻烦杞人忧天,那还算情有可原。但是,万一事实是大家都不够重视,甚至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呢?
让汽车保持一成不变,拒绝智能化,那就一劳永逸了。相信持有这种“反人类”想法的人士不多吧。之前扶梯吞人事件,大家以后就不用扶梯了?电梯坠楼,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都靠爬楼梯?马航MH370空难,以后漂洋过海靠渡轮?没有事物是十全十美,出现问题更应该是勇敢面对而非回避,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是种负责的态度。当然,汽车电子的安全问题对于汽车后市场厂家而言或许言之尚早:黑客技术还没达到随心所欲、指哪打哪的地步;整车厂也不是吃干饭,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地方肆意欺凌。只不过,未雨绸缪,避免成为扯后腿——无论是主机厂,还是消费者——的队友,对于每一个有见识的厂家而言,是必要的基本技能。
上一篇:路畅T800:终结者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