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北斗导航,能带来点不一样的玩法吗?

  • lansou
  • 来源:玩车网    发表于: 2014-06-13 10:13:33

自从北斗导航系统从军用市场向民用市场进发后,各种导航设备厂家对于北斗导航期望颇高。一方面,能与北斗导航扯上线,意味着生产企业很大几率能获得政府各种支持。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遗余力的推动各种与北斗导航相关的产业发展,因而,各种北斗产业园在中国大陆上拔地而起,各种支持北斗导航的政策也频频颁布;另一方面,带上北斗导航能给予企业产品新的卖点。GPS系统垄断导航市场的格局已维系多年,以往市场上并无可替代GPS的产品,而北斗导航的横空出世让企业与消费者多了一份选择。

车载导航行业也被北斗导航系统所吸引,目前不少导航厂家已经推出自己的“双模导航”(GPS+北斗),如路畅、华阳等。但在笔者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北斗导航在车载导航行业的手中,应该有更新颖的“玩法”,才能为行业带来新活力!



北斗民用“无优势”


从网络信息搜索得知,北斗导航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作用,兼备短信通讯功能与导航功能,这是GPS所不具备的;此外,北斗导航能全天候快速定位,极少通信盲区,而在信号增强区域(亚太地区),其精度会超过GPS。

然而,在民用领域中,北斗导航上述两个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所谓的通信与定位双重作用,目前更多用于防灾救灾安保等领域;而精度超过GPS更是用户感官上难以直接感受到的。相反,北斗导航发展时间短,在成熟度上远逊GPS。以芯片产品为例,GPS芯片全球出货量数以亿计,而北斗芯片目前每年只有几十万的出货量。除此之外,GPS的品牌概念深入人心,绝大多数消费者会认为“既然有了GPS,我为什么还要用北斗导航”的困惑。甚至连中国兵器集团的负责人也只能表示,大部分行业采用GPS作为导航、定位、授时的主要手段,对老百姓生活并没有什么问题,有影响的也只是银行等特殊行业。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北斗导航系统能带给车载导航行业的帮助实在有限,甚至连导航企业都在潜意识中将北斗导航定义为“备胎”。最明显的是,目前市场上单独的北斗导航产品基本不存在,更多的是GPS/北斗双模导航产品。然而,双模导航产品相比GPS单模导航产品成本更高,售价也更为昂贵,并不利于北斗导航在车载导航产品中的应用。


“玩法”手段要更新


从本质而言,GPS与北斗导航应该属于替代关系,在同一车载导航中,两者并不应该共存,目前共存的情况只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产物。不过,共存既已成为现实,车载导航厂家不应该过多去探讨或深究共存的意义、共存的时间长短等问题,而是车载导航厂家应该用什么样的新手段,在当下玩转“双模导航”这一概念。

坦白而言,“双模导航”的优势在于导航精准度更高,导航系统会根据当前的信号状况或实际操作的需要进行选择,哪个系统更能发挥作用,就切换到哪种模式工作。较之原先单一的GPS导航系统,双模模式理论上能提高导航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但是,就如笔者前文所言,精准度对于消费者而言,很难主观上感受得到(除非两款导航产品其一使用盗版地图导致精准度极差)。

因此,笔者认为,车载导航行业也应该有类似电器业“能效等级”制度,来为精准度这类指标进行“等级化”。随着节能环保等概念的不断深入,消费者购买电器时会比较不同产品的能效等级,也愿意为高等级产品付出更多的费用,从而避免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果车载导航行业也能有相类似的“精准等级”,通过厂家的宣传与推广,高精准度产品高价格的理念势必也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游戏规则”的制定


当然,类似“能效等级”的制定,单靠导航厂家自娱自乐并没有太多意义,因为厂家制定的标准并不具备公信力。车载导航行业想有新玩法,制定“游戏规则”是首要。因此,积极联系协会,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发展,制定一系列与等级认证有关的方法、指标、制度等内容,甚至能获得国家的认可,成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才是导航厂家首先要做的事情。

而在当下,借着北斗导航发展的春风,这种行动可行性颇高。国家已规划建立一个国家级和七个区域的北斗导航质检中心,在2015年前构建一个“法规配套、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军民结合”的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体系。目前国家级的质检中心和一个区域级质检中心已获批成立,正开展各种建设工作。未来将具体开展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卫星导航相关软件测试服务、制定卫星导航产品测试标准、提供测试技术和设备租赁服务等,为各行业的北斗终端检测认证代理服务,提供各类卫星导航设备的检测和认证。

退一万步说,即使国家并不认可笔者所想的“精准等级”制度,车载导航行业也可通过与这类质检中心的合作,研究如何更有效利用北斗导航,甚至是更有效的发展导航产品。目前车载导航行业被人诟病颇多,原因之一就在于标准的缺失,或许与北斗导航检测中心业务往来,能推动车载导航行业更多标准的落地。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