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中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互联互通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北京车展的媒体日,两大阵营的人都在欢呼雀跃中度过……仅仅一天之后,两大阵营将有出现历史性的融合,继腾讯透露要发布车载OBD硬件之后,4月21日,百度将在硬件峰会上发布carnet硬件。我不知道腾讯会把自己的车载硬件叫什么,考虑到其瞄准驾驶者的应用叫路宝,我权且把即将亮相的这款硬件叫“车宝”。
即年初苹果发布carplay之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盯上了汽车,主机厂的大佬们刚刚在车展上弄懂什么叫整车电商和O2O,这边百度和腾讯就要采取互联网免费策略在车上装“可穿戴设备”了。在消费端潜客信息系数掌握在互联网手中之后,互联网开始觊觎主机厂保有用户的信息,在一个万物皆比特的世界里,无偿获取信息和打劫其实没什么两样,虽然车展高大上,但浮华背后是主机厂终将给高智商的信息大盗们打工,这就是历史宿命。
那些连CRM是何物都不懂的主机厂大佬们刚刚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琢磨自己获得销售线索,培养互联网人才,这边人家就兵临城下,不仅不满足获得潜客信息,保有用户信息也要一并获得。虽然腾讯和百度推出硬件的初衷是活跃地图,但一旦这些硬件装在车上,实际上腾讯和百度,尤其是腾讯就能够利用更多车载信息将车主绑定在社交平台上。过去很多年,产业界都没有办法获得车主在4S店的保养数据,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对车主而言是可以获得的,有了这些硬件,只需一些运营策略,腾讯和百度就可以自己或者通过第三方让顾客将保养纪录拿出来炫耀,从而拿到原本主机厂认为是自己囊中物的用户使用信息。
至于车辆的信息,事实上,连主机厂也没有,跨国品牌之所以能够钳制一汽、上汽、东风,不外乎是人家对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更了解。车联网对厂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全时全貌获取现有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为下一代车辆的设计提供依据,加速用户体验的改善。如果腾讯和百度掌握了这些数据,究竟谁更懂车,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是绝对的了。这种情况下,主机厂如果还说自己很淡定,那是严重吹牛。不过可以乐观地看,对腾讯和百度做地图的人而言,眼下还没看出来真正在觊觎我说的这些数据,至少没在他们的团队里看到有懂车的团队。对车载硬件而言装车量、激活率、使用率决定了数据的价值,在这些还都是零的情况下,我的这些预测都是危言耸听,各位看官权当是看小说:)
腾讯和百度都是硬件加地图,阿里肯定不会闲着,未来几个月,阿里的高德肯定也会琢磨发布车载硬件。在这三家都通过打车软件、电商、车载硬件活跃地图的情况下,那些独立的地图商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尽快卖掉自己是上策。
对主机厂而言,车主信息很快就不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事实上这些信息留在主机厂手里也没啥用,很多主机厂的数据库查询检索非常落后,要查询某辆车的信息,常常需要服务器工作一天的时间,在这种上个世纪的IT应用水平下,主机厂只能看着互联网在汽车消费信息获取方面攻城略地,毫无还手之力。
未来中国也必然会讨论车载硬件以及导航APP获得的车主和车辆驾驶数据的归属权问题。目前通用、丰田、宝马、日产通过车联网系统获得的车辆和用户信息连车主自己都不知道,这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无论主机厂还是BAT,通过车联网或者车载硬件获得的车辆信息,所有权显然应该归车主所有,无论主机厂还是BAT都应当有偿使用。那种偷偷摸摸获得车辆和使用信息,打着大数据的旗号用这些数据牟利,理应被法律限制,虽然现在这个时代谈个人隐私已经很奢侈,但即使我们不考虑保护个人隐私,至少这些隐私不应将被汽车厂商和BAT巨头无偿使用……
腾讯百度在互联网20周年之际,已经着手揭开中国的车联网大幕,而此时主机厂还在交学费学习电商。或许等腾讯、百度、阿里占领仪表盘和中控的汽车上市之时,主机厂才会明白自己变成了下游供应商。为汽车产业纪录历史的那些人会把2014年北京车展标识为制造商败局开始之日……待到中国互联网庆祝30周年之日,还会有消费者关注汽车推背感的问题吗?
下一篇:盘点汽车隔热膜七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