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13中国汽车工程年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以下是“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的专题分会演讲实录。
葛松林: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这个会应该是在中国科协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协主办,我们叫第31期中国科协科技论坛,这个论坛小的名称叫做2013年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整个论坛召开的背景,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关注车联网技术和车联网产业的专业人士和业内人士,我们想借这样一个机会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近两三年来在车联网技术和车联网产业这一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通过在中国科协给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下,我们来进行一次研讨和交流。
首先我想代表本次会议的学术召集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欢迎各位代表的光临,对大家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借这个机会对中国科协主办这样一个论坛,支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支持汽车车联网产业,能够召开这样一次盛会,也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论坛的一个学术支持组织就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召集了我们全行业29家企业,共同发起和成立的我们叫做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么一个联盟在今年8月份正式宣布成立了,所以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产业联盟的很多的成员单位的领导,包括我们联盟专家委员会的主席李克强教授,在今天的日程中他也会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首先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下作为本次论坛学术召集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借这个机会要感谢中国科协几位领导,我看到几位领导已经在后面入座了,借这个机会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出席本次论坛有科协三位领导,大家掌声欢迎三位领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有一个插曲,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会座谈,座谈是了解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工作,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这些工作,我们基础条件和已经开展的情况。其中就提到了关于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的一些创新联盟,由于学会在这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就是由于我们成立了车联网技术这样的创新联盟,成立了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使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联盟避免了比国际同类的技术水平发展落后十年的这样一个尴尬局面。就说明我们这个产业共性的技术创新联盟的重要性。相信围绕今天全天的研讨,上午有几位嘉宾的主旨演讲,下面有专家委员会李克强教授将来带着我们在一些细节的主题研讨上面进行充分的展开讨论。通过这些讨论,一定能够指导和推动我们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能够在世界车联网技术这样一个领域发展的进程中,永远保持不落后,或者保持同步发展的趋势。所以我想今天各位代表的到会,一定是物有所值,一定会获得非常大的收获。
现在我想把今天上午我们的会议的主持重任委托给我们的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电气部部长詹德凯先生来作为我们今天上午的主持嘉宾,大家掌声欢迎我们詹部长。
詹德凯:谢谢葛博士,非常容幸担任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3年车联网产业技术联盟的上午的嘉宾主持。在今天正式议题开始之前,有请咱们本次论坛的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教授致开场辞。
李克强:大家上午好!代表我们联盟的专家委员会再次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论坛。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还是提到车联网,大家知道车联网是一个时髦的词儿,车联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技术。所以按这样一种复杂先进的技术推动,刚才葛秘书长讲成立这样一种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样的方式是一种非常适合我们中国发展的一种方式。成立这个联盟,我们想我们联盟的定位,上次在成立仪式已经讲到,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凝聚共识,然后明确我们工作的定位,同时我们需要协同攻关,需要力求实效。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论坛我们想着第一点,要凝聚共识,因为这个东西很新,很复杂,不同的领域都认识的不一样,希望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知道车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车联网有很多的应用领域,我们汽车领域应该怎样做车联网。所以这是我们开展今天这样一个论坛我们的主要的目的。
刚才讲到的日程上午有汽车行业里面各个方面的几位专家来发表他们对车联网的认识,他们在车联网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下午实际上今天是两个会议的合而为一,一个本来我们的论坛下午有一个大的讨论,另外我们联盟专家委员会本来写着闭门会议,本来车联网就是应该开放系统的,所以我们还是叫开门会议。下午把上午本次论坛的讨论和我们联盟专家委员会的闭门会议,我们合而为一来一同举行。我们会在下午会议里面,会对我们有一些汽车的各个方面的单位,他们会来发表他们对于车联网开展推进工作,他们的构思,他们的体验,然后再请各位再进行研讨、来评价,同时看看以怎么样的方式来参与,来推动这样一个联盟的工作。
下一篇:是危机更是成长 丰田中国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