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已经演变成强势品牌与中小品牌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外资品牌和小部分民族品牌依靠出色的营销抢占了市场高地,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中小品牌正在激烈厮杀,为了寻求生存而争个鱼死网破。随着汽车后市场的扩大,资源的争夺之战将更加激烈。市场割据更催促着品牌崛起。依照中国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生长态势,纵观大品牌的成长之路以及发展路线,品牌的崛起需要精耕细作的渠道建设和出色的终端营销,而很多中小品牌苦苦经营、举步维艰,实际上这和他们对渠道的把握不足,以及缺乏终端的营销策略有关。
有个形象的比喻,厂家和渠道商是“心脏”和“血管”的关系,一方是输出“血液”的源头,一方则是承载“血液”流向四面八方的管道,从产品设计、品牌策划开始,厂家就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市场诉求,才能够在“造血”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策略方向,从而选择正确的渠道和终端,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而在这当中,终端是每一条神经的末梢,除了直接面对消费者之外,“神经”对市场变化的感应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厂家能够借助渠道卖出产品,但是只能通过终端的营销,才能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从厂商、渠道、品牌的关系看,品牌内涵的传播可谓“一脉相承”,从厂家到终端,保持健康的通路,才能保证品牌信息的准确传达。虽然,现在很多很多中小型汽车后市场企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管理,对渠道或者对终端的合作的标准还只停留在少数硬件条件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选择代理商的标准,有合作就欢迎,但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为保障品牌内涵准确地“传”与“达”,对渠道与终端商越发挑剔,大大提高合作条件之外,统一思想,合作共赢,联手共同打造市场影响力。行业知名媒体慧聪网的王牌活动汽车用品十大评选也针对行业的这一态势在2013年年度评选奖项以及评选规则中彰显。活动特别开设了“2013全国优秀终端百强”奖项,该奖项的获奖终端店将由获得2013年(第十届)汽车用品十大评选各个奖项的品牌商推荐而得。
打造一个品牌并不能急功近利,在渠道建设和终端策略都离不开精细化管理与终端的形象。这样,才能让品牌走上崛起之路,才能在消费者面前有着严格的与形象,让品牌内涵直达消费者心中,在市场长久立足。
上一篇:行驶无死角 后视镜也要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