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再次召回,让不少消费者认为大众汽车质量并不可靠,大呼神车终于走下神台。还有的人认为如此大规模召回会影响大众汽车的口碑,进而影响大众汽车的销量,最终“拖垮”大众汽车。
我们先不从技术角度讨论大众汽车的此次召回,因为关于DSG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短时间内难以争论出结果。只是单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待大众汽车的此次召回事件。
随着汽车业的大规模扩张和汽车销量的飙升,以及对缺陷汽车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汽车召回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现象,2010年以来,仅召回车辆超过一百万辆的大规模召回就有十余起:
2010年3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召回130万辆紧凑型车,并将为这些车辆更换动力转向系统中的马达。
2010年6月8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宣布,因为车辆存在着火隐患,通用汽车将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召回150万辆汽车。
2010年10月28日,日产汽车10月28日宣布,由于点火系统存在缺陷,该公司将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召回214万辆汽车。
2010年,丰田公司接连曝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等部件缺陷,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款车辆合计850万辆。
2011年1月,由于发动机可能存在漏油风险,丰田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约170万辆汽车。
2011年,本田汽车因电动车窗问题全球和安全气囊问题在全球召回汽车近两百万辆;
2012年3月26日因线缆系统存在故障隐患,3月26日宝马在全球召回总数约130万辆汽车。
2012年10月10日,丰田汽车宣布因电动车窗开关故障在全球召回743万辆汽车,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汽车召回早已司空见惯,进行汽车召回的厂家很多都是国际著名企业,反倒是那些小车企口碑不好的车企很少召回。一方面是因为“大企业”往往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主动为用户的权益负责,他们看重的,更多是用户口碑和品牌形象;另外一方面,也是尤为关键的一点——大企业有能力承担召回所要付出的代价。
刚开始听说召回的时候,可能很多消费者会把召回等同于质量问题。但随着车市的快速成长,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消费者也正在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对于汽车召回,许多车主也都能够平静对待。
以丰田为例,丰田是近年来召回最多的车企,2010年至今,累计召回车辆已近两千余万辆。召回数量可谓惊人。
但如此大规模的召回并没有影响到消费者对丰田品牌的信心,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丰田实现营业收入62821万亿日元,约合633亿美元,利润达到4384亿日元,约合44.4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579亿日元,今年同比猛涨70%,净利润率从4.8%提升到8%。
所以,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消费者开始以平常心来看待召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召回也说明了车企的责任心,反而增强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度。
对大众来说,其在中国本来就有很多铁杆拥泵,而且这次大众终于学会尊重中国市场,没有区别对待。已经对召回事件习以为常的中国消费者不会因此放弃选择大众汽车。对于大众的铁杆粉丝来说,他们更普遍的看法是,大众有质量问题就会召回,而其他汽车品牌有质量问题却是隐瞒,不召回。所以相比而言,还是大众靠谱,信得过。
欧美国家汽车召回次数非常频繁、召回数量也很客观。在这些汽车制造强国里,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召回意识、责任意识,才推动了企业在车辆的技术及安全性能上不断改进。
仍然以丰田为例,正是因为大规模召回给其经营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才使其不得不痛下决心放慢扩张的脚步,提升质量,最终重新赢回消费者。
对大众来说,召回带来成本压力和舆论压力一方面会促使其认真对待DSG问题,解决DSG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迫使大众下次在推出新技术时不敢再盲目求快,忽视质量,以更严谨的心态对待新技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此次召回事件短期内不会对大众汽车造成太大影响,我们仍然会看见满大街的VW标。但是,这次事件确实给大众和其他 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无论你多么牛气的品牌,不尊重消费者,不重视质量问题,即使消费者已经把你送上神坛,最终你还是会跌下神坛。我们也奉劝大众汽车,以后还是少把心思花在让消费者加价提车上,还是多想想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上,否则,有一天真有可能会被消费者拍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