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房产热成“井喷”之势,4S店的好日子也在那段时间最辉煌,但到了现在,据说是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半死不活、三分之一亏损,争抢进入4S店投资的好时光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这不,4S店的市场威胁真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车辆品牌多样化,直接导致单店销售利润摊薄,整体出现下滑趋势,再加上毛利走低和推广费用增加,单车的销售利润也在下滑。
第二威胁来自车主保质期后的客户流失。据报道有30-80%,原因无他,就是4s店消费不便利、收费高,而大量的维修厂、服务店可以满足车主“便利、实惠”的需求。然而因为整车销售利润的下降,4S店不得不打点售后利润,不然怎么活呀,对不?
在终端服务店看来,4S店相当于拦路虎,拦截了大部分的精品销售和项目服务,让门店生意大不如前,苦不堪言,而4S店面对整车销售利润下滑,也必须打点售后利润,不然怎么活呀,对不?
许多终端店也在盘算吃4S剩饭,通过店面升级改造,服务形象和消费环境使劲往4S店靠齐,力图车主过了保质期后能来得了留得住。而从市场看这招还蛮有效,不然就不会到处鼓吹“升级风”。
第三威胁是连锁。不同于以上两项是游兵散勇级别,连锁发展起来了那才要命。专项高档维修店抢了一些高端客户,快修保养连锁也可让中低端车品牌4S店丧失售后保养地盘。不信?等得瞧!
最后的威胁则是来自后装市场。4S店在算计购车的前端消费,而有些后装企业除了不断推出特色产品建立售后网络,其商业投资策划已经在动4S店前端消费的鬼主意了。无论是汽车美容、汽车改装、装饰、汽车精品;无论是特色店,还是大型服务城。可以预见,今后虎口抢食的绝对不会少。
至于网上车市,只是若隐若现的趋势,目前仅是商家尝试,对4S店当前的销售威胁不大。
那么,4S店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补救,或者说超越呢?是在经营层次上增加精品、引进项目、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服务,还是在战略层次上多开分店、多品牌经营?笔者认为,在厂家捆绑不变的前提下,这种做法还是道法术的“法”层次,迷失了自身发展战略格局的清晰判断。
在《关于汽车后市场的7个预言》文中说到,四面受敌的4S店模式在5-10年后将会消失,整车厂的销售模式将逐渐向“电商+代理制”转变,保养维护会采取“授权点”的市场运营机制。4S店要想解决困局,必须扭转依赖,重构市场竞争力:
1.近期
转型为综合大型店,用综合店思维替代4S模式,比如在经营定位、网点选址、空间布局、售后服务等方面重新审视并进行调整。
2.中期
铺设连锁网络,单店投资不超过200万,连锁运营管理,做区域性的连锁机构,车辆品牌仅是主打,类似放大样的米其林加盟店——驰加店。
3.远期
转型为服务整合商,构建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