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联网的具体定义,商业模式也不甚清晰的今天,之所以如此受到车企,互联网巨头,乃至资本的青睐,无疑就是它深不可测的广阔前景,不过现实往往很骨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分端,车联网的产业链条涉及之广,利益交错之复杂,远远不是几家或者几十家企业可以左右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谁,都想从中占得先机或者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入口抢滩站
作为如今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的苹果,已经联合众多厂商推出了“iOSin the Car”的协议。按照苹果的设想,由苹果搭建出一个通用的ios系统,通过联合一部分车企的使用,创造出一个类似于手机端的生态系统
当Tim cook宣布这一消息时,没有谁会觉得惊讶。就如同当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时那样的改变了移动互联网那样,苹果公司想再一次占领入口,让已经定义的“平台+应用”式入口规则套用在车联网上,这无疑是如今看来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方式,并且笔者可以断言,苹果依靠着这样的策略,在未来的数年里,必定也是躺着赚钱的命了。但是,对于苹果来说,危机依然存在,虽然ITunes,siri这样的应用是苹果的强项所在,但是放在车联网这样的概念里,地图能力的孱弱无疑将会是一颗定时炸弹伴随着苹果的发展,如你所知,地图导航是汽车互联网端一个最接近入口的应用。
来自美国的另一位巨头谷歌对于未来的前景规划,目前看来,相对于苹果而言,更胜一筹。安卓系统的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渐渐追上苹果,并且很早之前,谷歌就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专利。对谷歌而言并不是单单只想把安卓系统移植到汽车端,根据目前的消息显示,谷歌已经开始与汽车生产厂商进行联系,他的终极目的无疑是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车。相比较苹果,谷歌的已经存在的优势包括google glass这样的穿戴设备,和已经名闻天下的谷歌地图。这两样对于驾驶员来说,极为符合驾驶员的实际操作和需求,那再加上一个自动驾驶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苹果的步子走的很扎实,却也略有些保守,起码无法向谷歌那样可以牛逼到决定未来。谷歌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步伐以及整体规划都更为深层次和全面一些,但有多牛逼就有多危险。相同点是,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用平板电脑取代中控台的液晶屏,乃至让中控台上的大屏幕成为可以移动的平板都是必将实现的一步,也许很快,也许很远。
汽车制造商的入口保卫战
对于占着终端主动权的汽车制造商,虽然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如各位科技巨头深刻,但是他们也不想最终沦为联想,华硕,sony(电脑),抑或MOTO,三星(手机)那样的硬件制造商,拱手让出终端。
当人们还在讨论车联网的可能,最新上市的豪华中级车凯迪拉克XTS已经搭载了人机交互系统CUE,虽然依然面临着应用较少,操作延迟等缺点,但美国厂商已经切实的走出了车联网实际运用的第一步。
隶属通用集团的凯迪拉克这么做了,通用当然也不会忘了别的孩子,通用正准备为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个品牌建立一个统一的GM APP Store。在这个应用商店里,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下载各种适合车载环境的应用,开发者也会拿到通用提供的SDK和API,并顺利开发各种APP。
这样一来,通用基于自己操作系统打造GM APP Store,其性质就和苹果基于iOS打造App Store的模式一样,只不过iphone、ipad、itouch的IOS系统变成了CUE、IntelliLink和Mylink。
虽然通用现阶段仍然认为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帮助用户完善用户体验,但其事实上已经完成了“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入口模型的建立。不过,因为目前来看还仅仅覆盖通用品牌车型。所以距离成为真正的车联网产业平台入口还需要时间和合作。(以上描述通用之内容摘自车云网)
同样作为美国第二大车企的福特公司也没闲着,推出了Applink的理念。按照Applink亚太区负责人夏一平的说法:福特希望让Applink成为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一个生态系统。其他车企可以直接将已经实现跨平台的Applink拿去用,这样的做法有点类似谷歌的安卓系统。如果设想成功实现,则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底层入口。关于福特的Applink,最新的消息是他们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金进行着openXC的计划,这是一个孵化车载APP的孵化器,探索着各种APP的可能性(以上描述Applink摘自车云网)。在笔者看来,这将是最能平衡互联网巨头与车企之间的思路,因为对于车企而言,根本不可能拱手放弃如此钱景广阔的入口,而互联网巨头又势必要进入这个领域,所以福特的办法将一定会在很长的时间里伴随我们消费者而存在。
最后,说到的就是最近风头极盛的TESLA。当谷歌还没造出汽车,互联网巨头还没有抢滩成功,各大车企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车联网探索的时候,TESLA那两块硕大无比的液晶屏就是当下最可能实现的车联网实际应用的车企了,这也是埃隆.马斯克的牛逼之处,实现电动车大卖的同时,也介入了车联网。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TESLA很缺钱,而且这只是马斯克的宏伟计划的一部分,难保TESLA不会在将来被谷歌或者某个车企,财团收购,当然,这也只是题外话。
也许你会疑问,当今的巨头丰田,奔驰,宝马为什么没有提到?日本人低下的创造性决定了他们只会跟随潮流亦步亦趋。来自欧洲的车企,如果还是着迷与他们的那些小格局的精细造工,机械质感上,迟早也会被淘汰出局。虽然捷豹是第一个采用全液晶仪表盘的车企,虽然新S级应用了全液晶仪表盘的设计,但是他们只是将这些与车载系统相关联,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互联网的思路,归根结底,这些来自欧洲的车企,还是太傲慢了。
下一篇:车联网普及 将顺势在国产车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