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车联网生活需要法律的监管与保护

  • tattoo
  • 来源:玩车网    发表于: 2013-07-12 12:00:56

在5年前,当大家听到“坐在车上,借助车载屏幕就可以订酒店、买景点门票,还可以接电话与收手机短信”这样的描述,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科幻小说的场景。时易世变,现在我们相信,这是对于未来几年车生活的描绘。

“车联网”不仅更新我们的认识,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有汽车改装行业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4000万,到2020年,可控车辆的规模将超过一亿,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

各大汽车厂家自然都想来抢夺这个蛋糕。最近才推向市场的凌派搭载了智能屏互联系统,用户可通过手机A PP进行新闻浏览、娱乐播放、游戏休闲、即时通信等,本月底将上市的纳智捷5sedan,拥有全世界第一套用Android程序撰写的车载系统。还有很多厂家准备在新品上搭载类似的系统。总有一天,这样的智能化配置跟ABS、自动落锁功能一样,也会成为车辆的标配。

导航生产厂家也想来分一杯羹。本月飞歌公司也与联通广州市分公司合作,希望能找到让封闭的车载系统变得兼容与开放的道路,以提高用户粘性。

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未来我们在车厢里肯定可以得到很多的互联网体验,轻松了解交通信息、娱乐信息、通信信息。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获得外界的援助。

但进入便捷的移动车生活之后,肯定也会有相应的烦恼。法律如何有效对开放的系统进行约束,为行车安全、公共交通安全保驾护航?这是未来车联网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在网络世界里存在不少因法律法规空白而造成的雷区。

因此在车联网启动之前,我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立法,如果等到车载智能系统大规模运用时再仓促出台相关法律,我们所交的学费肯定更多。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