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 tattoo
  • 来源:互联网    发表于: 2012-12-12 09:12:17

接近年末,在与2012年作别的同时,我们常常又会不由自主地回顾着今年所发生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接下来,编辑将通过“十个关键词”对2012年车市进行盘点。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注:《2012年车市“十大关键词”盘点》分为上、下两篇,本篇我们盘点的关键词有:合资车企忙扩产、库存压力大、豪车狂降价、限购在扩大、召回已立法。


● 关键词:合资车企忙扩产

今年诸多合资车企忙得不亦乐乎,它们不仅是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扩能竞赛。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2012年6月25日,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正式奠基』

回顾:

2012年2月24日,长安福特重庆二工厂正式投产;4月16日,长安铃木产能扩建项目(第二工厂)在重庆市巴南区奠基;4月23日,上海大众新疆工厂签约;5月24日,华晨宝马在沈阳举行了铁西工厂开业庆典。紧接着在6月内,先有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提前投产,随后东风日产大连工厂、东风悦达起亚三工厂正式奠基等等。迹象表明,合资车企意图在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中取得更大优势。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2012年6月29日,东风悦达起亚三工厂奠基仪式在盐城举行』

编辑简评:

尽管今年国内车市增速放缓,但相比欧洲、日本等国家,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巨大潜力,诸多车企需要提前对产能进行布局,以便于支撑其长远销量目标。因此,也就出现了今年合资车企“圈地”热现象。

虽然全是“圈地”,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车企们的目的各不相同,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是为了进一步满足更多新产品的产能,而上海大众、东风日产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到异地建厂,则为的是形成多区域生产布局,快速有效覆盖全国市场,做到近地化服务。相比之下,后者对于中国市场有更强的企图心。日产执行副总裁西川广人曾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日产全球最重要的区域市场。大连整车项目是东风和日产创新事业蓝图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日产汽车将全面巩固并扩大在华优势。”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2012年8月27日,长安福特马自达举行重庆基地扩能项目奠基仪式』

不过,合资车企扩产背后也不禁令人担忧。虽然多车企均在中国市场加速布局,但大规模的集中扩产不排除引发中国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预计能达到3250万辆(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年销量6000万-7000万辆的一半),而逐渐恢复理性增长的车市能否消化这些产能?还有待观望。

然而,如果产能过剩,那么按照供需关系判断,终端销售市场可能会出现长期优惠的情况,这会极大程度削减车企和经销商利润。另值得注意的是,合资车企提升产能是为提升已有产品产量,并满足新品的产量,且还能覆盖全国市场,这有可能使得合资品牌产品在价格方面进一步下探,这势必会冲击到自主品牌销量。

● 关键词:库存压力大

库存压力大是今年汽车经销商普遍反映的问题,这不仅出现在自主品牌,包括合资品牌以及进口品牌经销商均在高库存背景下“挣扎”。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回顾:

2012年,面临着需求下降、扩网提速、库存积压等极其不利的复杂环境,我国汽车流通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车市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4,进一步上升。今年以来,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下滑,调查显示,平均库存超过1.5个月的经销商经销店超过85%,绝大多数经销商都面临高库存的问题。近半数经销商平均库存超过2.5个月。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编辑简评:

按照国际汽车行业的惯例,如果库存在0.8-1.2个月,说明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大于1.5个月,反映库存过高,危险信号出现。而当下高库存压力源于多方面因素导致。首先,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但诸多车企对于市场过于乐观,制定过高销量目标、扩大产能使得库存量增加,进而加大对经销商供货量;其次,为了转嫁欧洲车市压力,跨国车企加大在华销量任务,进一步导致经销商库存增加。

如何扭转当下局面?编辑认为,车企方面应该对车市走势合理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销目标,对于库存量较大的经销商适当给予支持;同时,经销商方面,要加快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开展二手车置换、融资服务等提升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



● 关键词:豪车狂降价

车市降价其实并不新鲜,但由于今年的“豪车价格战”参战品牌之多、范围之大,因此颇受人们关注。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回顾:

“奔驰S级降32万、宝马7系优惠38万、奥迪A8L狂减25万、路虎揽胜最高优惠40万”,这些勾起人消费欲望的豪车促销信息在今年始终浮现。2012年初,奔驰便率先降价,随后宝马、奥迪、路虎等豪华品牌也紧跟其后,共同掀起了豪车齐降价的热潮,顿时间豪华车市场硝烟弥漫。接近年末,部分豪车经销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更是加大促销力度。截至目前,降价风波仍未停息……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编辑简评:

引发豪车狂降价的原因在于豪华品牌在国内市场加速扩张,诸多车企欲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随之导入更多产品,间接引发降价潮。另外,豪华车经销商库存压力大,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只能利用降价优惠等手段。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今年经济形势略显疲软,因此从侧面也影响了豪车销量,促使豪华车价格“跳水”。

然而,降价优惠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然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本想购买一款普通品牌中高级轿车的消费者来说,尽管一些豪华品牌入门级产品在价格方面与普通品牌中高级轿车相差不多,但是后期维护费用方面,豪华品牌则要高出许多。

比如,现在新凯美瑞的中高配车型市场价格在25万左右,而这样的价格与在售奔驰C级入门车款优惠后的价格相差不多。但在常规保养方面,奔驰C级平均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凯美瑞要比其便宜一半之多。因此,消费者在面对豪华车降价潮时还需冷静,不仅要看车型售价,还要考虑到日后维护费用。


● 关键词:限购在扩大

买车越来越难,至少居住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人们不免会为买车发愁,而之所以担忧,并不全是因为汽车的价格或者养车的费用,而是政府出台的限购政策。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回顾:

继上海、北京、贵阳出台汽车限购令之后,今年,广州也发布了汽车限购措施。虽然这四地限购的方式不太相同,但目的均是控制机动车增长,减缓交通拥堵状况。据媒体报道,目前深圳、杭州、成都、重庆等十几个城市也在议论相关限购限行规定,从此看来汽车限购有扩大之势。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编辑简评:

用“汽车限购”手段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在短期内会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治其根本,从长远来看对治堵作用不大。另外,限购等措施只能暂时抑制百姓需求,但民众购车意愿并非消失,而是往后推延,一旦释放问题可能会更多。在编辑看来,“限购”只是一种过渡政策,通过完善出行道路的改建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公车出行等方法来治理城市道路拥堵才是必不可少的。


● 关键词:召回已立法

我们即将要与从2004年起实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挥手告别,明年起将迎来已经出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至此,历时8年,汽车召回制度终于由“规定”升级为法律条例。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回顾:

2012年10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增加了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特别是针对生产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等严重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对生产者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编辑简评:

相比于2004年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此次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将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条例中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增加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

盘点2012年车市发布的“十大关键词”

不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也有不少仍含糊不清的问题。比如条例中对于缺陷的定义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但其中“同一批次”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没有明确;不仅如此,条例中还使用了太多“立即”这样的词,而并未规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另外,有专家指出汽车召回需要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且对于问题产品的调查过程需要公开。

总而言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出台是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利无害之事,既可以让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证,也可以用此条例加强对车企的监管,让车企更积极处理缺陷产品。与此同时,我们也盼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出现能推动汽车三包政策早日出台。


底部广告